"新物流"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

知识拓展 欢迎加入仓储物流交流群!

小编微信:gll1806

"新物流"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并与传统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相结合,从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充分调动资源潜力,具有透明、柔性、协同、即时反应等特征,能够有效地支持零售等商业创新,以实现高效、绿色、安全运行的物流发展方向。
  一、引言
  伴随第二次信息革命与第三次全球产业转移,中国数字经济及其支撑产业发展正进入第二阶段,我国物流业也面临着爆发式增长机遇。近十年来,中国凭借世界工厂的产能、庞大的数字经济规模、城镇化加速发展、相对落后的传统商贸、宽松的政策、极低的人力成本等六大历史条件创造了电商奇迹。
  过去五年,我国网民总数复合增长率为25%,互联网消费增长率32%,均为全球第一,远超美国的5%和8%。数据显示,中国快递业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快递业务量从只有美国的1/10,到超过美国的2倍,只用了10年时间。与此同时,社会消费习惯从逛商场到拆包裹,彻底被互联网改变。极低的物流成本曾经是中国电商奇迹的重要条件之一,单票物流费用约占电商货物价值的8%,从消费心理和绝对竞争力上催化并支撑了电商的爆发式增长。
  现阶段,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快递成本问题日益严重,我国劳动力人口供给已连续5年负增长,并且直接影响着物流行业。据阿里研究院调研数据,目前部分快递企业人力成本年均涨幅在10%~25%之间,场地租金成本年均涨幅在30%左右。2017年"双11"前夕,中通、韵达等宣布快递价格小幅上调,在白热化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一反十多年来的下降趋势,证明行业对成本的耐受程度已到极限,快递价格触底反弹。
  另一方面,中国居民的消费习惯难以改变,物流规模的扩大与物流碎片化趋势也加剧了成本问题。目前,移动商业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已经使电商的定义模糊化,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包括"门店配送"等模式的普及,使包裹需求进一步扩大。这已不是物流快递本身的问题,而是在消费习惯不变和物流成本剧增情况下,现有数字消费模式是否可持续的问题,切实降本增效是关键。
  由此可见,物流业在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与网络化等方面的智慧升级变得尤为迫切。
  现阶段,"智慧"这个术语在物流领域出现的频率较高,而且在供应链管理文献中也很常见。比较而言,"新物流"的提法较新,而且尚未形成一个明确而统一的定义。本文将对“智慧物流”进行溯源和概念梳理,以进一步界定"新物流"。
  2009年,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在奥巴马与美国工商业领袖圆桌会议上,建议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并首次提出"智慧地球"(Smart Earth)概念。这一理念主要是将新一代的IT技术充分运用到各行各业之中,把传感器装备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体,从而连接形成"物联网"。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整合该网,进而实现网上数字地球、人类社会以及物理系统的整合。此时,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管理都按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进行,从而达到"智慧"状态。
  "智慧地球"概念一出,便引来纷纷效仿,"智慧医疗""智慧电网""智慧城市""智慧校园""智慧企业",以及本文研究的"智慧物流"等概念层出不穷。
  在实践方面,国内外"智慧物流"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信息化建设,即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由于发达国家信息化水平较高,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较为广泛。而我国智慧物流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通过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各物流环节的信息化运作,实现供应链上游到下游的全流程信息共享;通过各种传感器、RFID技术、GPS系统和自动化物流设备等,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与智能化。
  "新物流"既不是某一特定阶段的发展形态,更不是某种至高无上的终极形式,而是动态变化发展、类型层次丰富、富有创新活力、集约资源利用的物流集合(图1)。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系统性梳理,我们发现"新物流"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维度,即自动物流(autonomous logistics)、产品智能(product intelligence)、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以及自组织物流(self-organising logistics)。
  笔者认为,"新物流"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并与传统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相结合,从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充分调动资源潜力,具有透明、柔性、协同、即时反应等特征,能够有效地支持零售等商业创新,以实现高效、绿色、安全运行的物流发展方向。
  不难发现,"新物流"本质是基于原有要素的不断升级和充分重构,前提是供应链的数字化,基础是流通设施及物流网络建设的日益完善,支撑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支付等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关键是网络伙伴之间的共享与协同。
  三、新物流的主要特征
  1.动态性
  "新物流"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创新业态。当然,这种说法没有否认其阶段性呈现的特定模式和相应特征。究其本质,动态性主要体现和根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智慧"的变化发展。由于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智慧"内涵的不断丰富,促进"智慧"水平的持续提高。
  其二,"物流"的变化发展。由于供应链协同与物流整合趋势的加强,以及共享物流及信息平台等进一步发展,促进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两者交互,自然而然形成了更具动态性的形态。
  2.系统性
  当前阶段,"新物流"发展最常见的形式为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因此很多人对其认识还主要局限于技术层面。不可否认,物流的发展确实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以获得"智慧",然而这却并非唯一途径。
  准确而言,"新物流"是一个复合型系统,技术支撑只是系统中的一个层次和内容而已,此外还涉及到体制问题、组织问题、管理问题与系统运行问题等方方面面。在这个跨度很大的系统之中,新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却也离不开系统的整合、组织、管理以及运作,"新物流"的发展毫无疑问是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3.普适性
  物流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而且产业本身就包括众多的行业,然而目前各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是良莠不齐。"新物流"往往会最早兴起于那些已经获得领先优势的行业,进而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最终形成一种普适的"新物流"。
  笔者认为,"新物流"的普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物流产业全方位的普适。尽管在"新物流"发展的起步阶段,该形态更多出现在一些具备实现"新物流"的行业或企业的探索性实践之中。随着经验的积累以及协作共享的加强,进而可以带动其他行业或者企业,从而全方位实现物流产业的智慧升级。
  第二,价值创造的普适性。发展"新物流"的意义不仅表现为企业绩效与市场份额的提升,还体现在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经济、社会和民生做出贡献。
  4.渐进性
  将我国物流全方位升级为"新物流",是一个较为理想化的战略前景和远期规划。这需要物流界通力合作的长期建设,并按部就班地实现细分阶段的目标任务,没有一蹴而就的法子,更没有一劳永逸的手段。
  因此,我们需要厚积薄发的日积月累,具体可从技术升级、装备升级、系统升级与管理升级等方面着手。
 

喜欢 (265) or 分享 (95)
仓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