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包装货物需要注意这几方面问题

日常管理 欢迎加入仓储物流交流群!

小编微信:gll1806

仓库现场中,对货物进行包装的情况不多,比较常见的:
一个是零散货物出库时的包装;
一个是针对易破损货物的保护性包装;
再一个是在库内对一些散装或者加工后的物料进行包装,这已经是增值服务的内容了。
就包装这个动作来说,考虑的要素还是上面提到的:一个是照顾货物安全,一个是照顾货物观感,再一个是方便后续操作。
安全方面,我们要问的是,货物可能在哪个过程中受到损害?一个是运输途中,一个是操作的过程中。
运输途中的损害有几种情况,比较常见的:一个是挤压,一个是碰倒,再一个是环境要求不达标。所谓环境要求不达标,一般是指温湿度超出范围、含氧量不足,生鲜类货物比较容易有这个问题,也有对应的解决办法。
挤压和碰倒的问题,一般有填充、固定、注意大小轻重与装车顺序等几种解决办法,其中频率最高的是填充,尤其是新手包装货物,不太容易了解填充的紧要,把货往纸箱中一放,就直接封箱了。
操作过程中对货物的损害,我们上面已经举过一个开箱的例子了,不仅造成货物本身的损坏,还对其它货物造成污染。
不同属性的货物,有必要在包装时进行区分。对于工厂流水线来说,当然没有这个问题,但仓库现场是值得注意的——不同类型的的散装货物,都装在一起,当然比较省事,不过我们并不能预测之后会发生什么事,也不知道操作时会不会有什么意外情况,如果造成不同东西间的相互污染,是比较麻烦的。
因此,适当的区分、箱内货物的合理码放,都是值得关注,应该制定明确标准的。
货物观感。对于库内包装来说,可能调整空间比较有限,因为很多现场都在重复使用废旧包装,绿色节约,但观感方面肯定不如全新的包装。值得注意的有两条,一个是标准化操作,一个是提供必要信息。
标准化操作,就是对于货物包装方式有统一明确的标准,比如使用什么材料,如何封箱,在哪个位置粘贴什么标签等等。
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候添加填充物比较麻烦,但如果不添加,外箱容易在运输途中挤压变形。因此有一种直接把纸箱沿着四角往下撕,从而变相延长顶盖,而减少内部空间的办法。这个办法有好用的一面,也有后期容易破,而且很难看的问题,因此除非特殊情况,个人一般是禁止的。
当然,实际操作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包装形式,创意无限、花样百出,哪些通过标准化后可以推广使用,哪些需要禁止使用,都是要费些思量的。另一个标准化的例子,是哪些货物需要装箱,哪些货物不需要装箱,需要有明确的标准,这个标准的目的,一个是减少操作人员的疑惑,另一个是减少收货人员的疑惑。
在外包装上主要提供的信息,一个是货物信息,一个是操作信息。
操作信息最为常见,例如易碎标签等,主要提供后续操作的指导,知道有哪些操作禁忌,或者指导操作人员在哪里提拉,在哪里入叉,在哪里加吊钩等。对于仓库现场,比较复杂的信息是不太容易提供的,主要是一些基本标识的粘贴。
这个问题容易被忽视,有些人可能会通过培训、强调这件事的重要性等等办法来尝试解决。我的想法,其实最紧要的,是要有比较好的现场设计,方便封箱的同时顺手拿到这些标签,然后顺手粘贴上去,顺手的事情,大家是不容易忘记的,不顺手的话,一不小心就忽略了。对于固定位置进行封箱操作的人来说,这个设计应该不难,而对于移动封箱,也可以配备专用的小推车,上面摆放好标准的操作工具,管理起来也方便一些。
货物信息方面,对于库内的加工或分装,一般有固定的格式,固定的标准,例如名称、代码、包装日期之类。
至于出库时对零散货物的包装,由于类别众多,要提供货物信息是比较麻烦的,当然,如果是扫描出库,就可以开发标准的打印程序,执行起来会轻松很多我们扫描装箱,一个纸箱扫描结束后,可以扫描一个特殊的代码,封箱结束的同时,箱内货物明细也同时打印出来了,直接粘贴上去就行。
为了方便后续操作,我们能做的事情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提供准确的操作信息,上面已经说过,另一个是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
举个例子来说,周转箱的使用。一般来说,我们使用周转箱,一开始的目的,比较常见的有两个,一个是节约包装成本,另一个目的是保护一些有特殊操作需求的货物,比如易破损货物、贵重物品、冷冻品之类。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周转箱对我们的操作也有很大帮助,大多数周转箱都有比较好的设计,方便我们搬运,或者说底部装有轮子,拉起来也省力一些。当然,也有一些比较坑的设计。
对于周转箱的挑选,尺寸很重要:要考虑箱子需要装什么货物,装满之后重量多少。没有经验的人,就一味考虑能装、要大,结果装是装进去了,后面需要两个人抬,反而给实际操作造成麻烦——两个人抬还不是问题,关键是实际操作中,不一定真会两个人去抬,而一个人搬起来很费力,事实上不仅影响效率,还对操作安全造成隐患。

喜欢 (381) or 分享 (95)
仓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