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运营成本:系统操作界面的转换、库存盘点操作、货架利用率及拣货路径。
发货速度:拣货方式、拣货库位指引、拣货路径优化。
人员管理:操作人员培训、操作方式转换的学习成本。
上述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的阐述:
如果库存精细度要求是唯一码管理,需要精准的拣货指引,完成订单准确率要求100%,那就需要最精细的库位设置和唯一码级别的出库校验,由此一般会降低货架利用率和延长的出库时间。
如果多SKU同库位,拣货库位指引的精确度会降低,由此一般会增加拣货时间等等。因此在确定货品管理精细度时应该针对业务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和设计。
库存货品管理精细度的编码方式和数据结构
对于产品的基本属性,由SKU承载,在产品中心维护。
对于产品变量属性的信息由采购中心提供(到期日期,厂商批次号,入库批次)。
库位编码是在库房范围内指定的位置信息(类似街道名称和门牌号码),便于指引找到所需货品。
在WMS系统中,对SKU管理是不需要变量属性的信息,库存货品编码可以直接采用SKU码。SKU管理的先进先出的实现是由库房的库位操作管理实现的。
对批次管理,库存产品编码需要将产品SKU、到期日期、厂商批次号、入库批次做关联。同时,与批次管理相配合的库位管理必须做到标示区分、标识明显和相对隔离。
对唯一码管理的物品,一般产品本身会带有厂商出厂时给定的IMEI或Serial No. ,同时还需要保留入库批次的信息,那是为了方便管理供应商退货以及财务核算成本之用。其库位管理以入库批次为依据分配设置库位。
库位管理是仓储作业与管理系统的结合点。理论上,如果采用了库存货品编码方式(即每个产品都贴上按之前述方式所产生的库存货品编码),加之严格对应的库位管理,则任何货品都是拣货可指引、出库可校验、货品可追溯的。
但库房再贴码的巨大工作量和库位占用的空间损耗,不是所有货品都适合承担这样的管理成本的。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要结合所在行业、企业现有规模、业务要求来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库位管理策略和方式。
库位管理策略是指对公司仓储库位管理和库位设置规则的安排。
首先需要确定是按SKU 分配库位还是按批次分配库位。
其次是需要确定库位与SKU(或批次)是一对一还是一对多。
最后还要规划是按品牌或按品类划分库位区域。
系统操作和库位管理的实施:在系统中库位设置由货主、品牌/品类/项目组、SKU、和批次选项组成。
在系统中选择->货主,其实施含义是全库房只有一个库位(一定是一个库位对应多SKU)。
选择->品牌/品类/项目组,其实施含义是划分几个区域为库位(一定是一个库位对应多SKU)。
选择->SKU,其实施含义是一个SKU分配一个库位(可以是一个库位对应相同SKU的多个批次)。
选择->批次,其实施含义是一个批次分配一个库位(一定是一个库位对应一个SKU,如果此SKU只有一个批次)。